查看原文
其他

名人名作 | 李存山:不诬古人,不误今人与后人


点击上面蓝字订阅关注


昔王充有谓“夫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夫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论衡·谢短》)我曾多次引用这两句话,并常以“通古今之变”(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而自励。但实际上,我的学问主要还是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而对于中国近现代哲学,我虽好之,但常感学力不足也。


我受学也晚,曾谓“吾十有五而困于文革,三十而有志于学”。所谓“三十而有志于学”,就是在我从北大哲学系的本科生考入中国哲学史专业的研究生之后,才确立了我一生从事中国哲学研究的职志。在读研究生期间,受到各位老师的教诲,在朱伯崑先生的指导下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先秦气论的产生和发展》,因为论文是有关气论研究的,所以我从张岱年先生处受教益颇多。


在研究生毕业之后,我被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工作,因为没有续读博士学位,故常有未能“卒业”之感。亦因此,我是本着继续受教育的心态,对北大几位先生的著述成果和学术活动格外关注。1992年《社会科学战线》杂志向张岱年先生约写一篇介绍他学术生涯的文章,张先生嘱我来写。我以完成老师所布置“作业”的心态,写成了《默而好深湛之思 诚而创综合之论—张岱年学术生涯录》。当时,张先生的早期论著《真与善的探索》和《张岱年文集》第1卷已经出版,在研读这两部著作的过程中,我很认同张先生早年的许多哲学思想,并认为这些思想与张先生晚年的思想是相贯通的,加之结合我当时从事哲学编辑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遂写了《并非“陈迹”—张岱年先生早期哲学思想的今日启示》一文。此文受到张先生的重视并给予高度肯定,这给我很大的鼓励。此后,关于介绍和阐发张先生思想的文章,以及对冯友兰先生的“旧邦新命”说和《中国哲学史》著作的评述,对张申府先生“大客观”思想的研究,还有我研读朱伯崑先生《易学哲学史》的一些体会等等,大多是应纪念他们的学术研讨会之约而撰写的。这些论文带有我本人从学受教的学思历程的特点,在论域上当然有局限,但这确实构成了我对中国现代哲学认识的一个主导方面。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学界对现代新儒家的研究蔚为大观。我对此虽然重视,但因我对张岱年先生的“一本多级”之论十分肯定,故对牟宗三先生的“一心开二门”之说不能认同,当1993年国际中国哲学会在北京召开之际,我遂撰写了《“一心二门”与“一本多级”》一文,对牟、张思想的分歧作了分析。以后,我随缘而对唐君毅先生、成中英先生和杜维明先生的思想有片断的研究。在现代新儒家中,我对徐复观先生的一些思想,尤其是他把中国文化归于“道德性的人文主义”十分赞成,但这散见于我的几篇论文,而没有专论,故没有收入这部论集。


在80年代的“文化热”和90年代的“国学热”中,如何认识和处理中国传统文化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关系,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也一直是我主张“通古今之变”的一个关键。我读过“五四”时期的一些重要文献,当世纪之交时写成两篇评论性的文章,一篇是《五四运动与文化转型》,另一篇是《儒学传统与五四传统》。这两篇文章虽然是二十年前的旧作,论证或有缺欠,表述或有不确切之处,但大致表明了我在传统与现代关系的问题上一贯的致思取向。


后面有两篇是我讨论学风、学术规范和学者道德的文章,即《学术之正与学者之德—读书札记两则》和《不必都是“纯学术”》。在听张岱年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史料学”课程时,张先生推荐读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这本书主要讲了乾嘉学派的“实事求是”学风和康梁学派的“学以致用”学风。我由此而认为“实事求是”应是学者的职业道德,在80年代的“文化热”中我又主张把“实事求是”与“学以致用”结合起来,做到不诬古人,不误今人与后人。我常以此自律,并认为这在认识和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中尤为重要。


最后是我在2018年应学友之约而写的《中国哲学研究40年》。我辈学人是在改革开放的40多年中成长起来的,回顾中国哲学研究在这40多年发展的历程,可以更明确这个学科今后发展的方向,对于我个人来说也是一种鞭策和激励。


总之,这部论集带有我本人从学受教的学思历程的特点,在论域上有局限,且其大多是有感随缘而发,故谈不上有系统。这次结集并被收入“经史传统与中国哲学文库”,我要向几位同事学友表示感谢,并希望得到读者的批评指正。

——李存山

《现代中国哲学研究论集》 


李存山 著

ISBN:9787520390323

2021年9月出版

定价:149.00元

       本书汇集了李存山先生研究现代中国哲学之成果,既有对冯友兰、张申府、张岱年、朱伯崑、牟宗三、唐君毅、成中英、杜维明等现代中国哲学家、哲学史家思想的分析,也包括对传统与现代之关系的思考,以及对改革开放40年中国哲学学科发展的反思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李存山先生的学思历程和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



作者简介JIAN JIE

李存山 

1951年生于北京市;1978年至1984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读本科和中国哲学史专业的研究生,获硕士学位;毕业后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工作,曾任哲学编辑室主任、杂志社副总编辑;2001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兼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杂志主编、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并学术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中国传统哲学和儒家文化研究,著有《中国气论探源与发微》《中国传统哲学纲要》《气论与仁学》《范仲淹与宋学精神》《儒家文化的“常道”与“新命”》等,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



李存山著作推荐


《商鞅评传》 

李存山 著 

ISBN:9787520386234

2021年6月出版

定价:69.00元

      本书对商鞅变法改革和《商君书》思想进行综合性研究。商鞅是战国中期法家的著名代表人物,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得到秦孝公的支持,在秦国两次变法,力主“耕战”“富国强兵”,使秦国迅速崛起,为后来的“秦王扫六合”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商鞅是“为秦开帝业的改革家”,其改革对后世影响深远。而现传《商君书》是商鞅及其后学撰写的著作,可视为商鞅学派的思想总集。商鞅学派虽不必为秦朝速亡直接负责,但他们专制、狭隘的功利主义文化政策和对精神文明、伦理道德的忽视,亦是秦亡的原因之一。本书结合商鞅变法史实与典籍思想,不仅细致勾勒出商鞅学派的思想内容,深刻指出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同时彻底反思了商鞅学派与秦二世而亡的关联,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中国儒学》 


王中江 李存山 主编

ISBN:978-7-5203-8980-8

2021年10月出版

定价:109.00元

       《中国儒学》由中华孔子学会主办,2009年创刊,每年一辑,承什刹海书院协助,立足于学会,面向海内外,广泛联合儒学研究者,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儒学传统展开全方位的研究和探讨,不断激活其内在的精神和独特的价值,俾之在人类精神生活和文明的重建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中国传统哲学纲要》 


李存山 著 

ISBN:978-7-5004-7487-6

2008年12月出版

定价:45.00元

       中国传统哲学是“天人之学”,亦即对天道、人道以及对天、人之知的认识。“究天人之际”是贯穿中国传统哲学单位普遍架构。因此中国传统哲学的“实质上的系统”就由天论(宇宙论)、人论(人生论)以及知论(致如论或方法论)所组成的系统,而人论是其中心,“原善”、“为治”是其宗旨。《中国传统哲学纲要》以“问题解析体”的形成,阐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天论部分的世界本原论、运动观、时空观、形形神观,人论部分的天人关系论、人性论、价值观、历史观,知论部分的主客关系论、致知方法论、名实现、真理观等哲学问题,并突出了“天人合一”、“真善全一”、“知行合一”,以及本体论与宇宙论合一、人性论与价值观合一等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






往期推荐WANG QI TUI JIAN

【名人名作】:王子今《秦史人物论稿》

名人名作 | 黄宝生的梵学人生

名人名作 | 彭兆荣《重建中国乡土景观》

名人名作 | 冯时:文字和天文为中国文化的渊薮

名人名作 | 杜书瀛《学术一家言》

名人名作 | 杨巨平《古国文明与丝绸之路》

名人名作 | 刘跃进:关于文学研究

名人名作 | 徐勇:田野政治学的构建

扫码关注我们

  - 学习强国 -             官方微信-             -官方网站 -        

   - 新华号 -                                 - 百家号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