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日大暑:愿你寻一处清凉,度一场清欢

家庭文摘 2022-04-13

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宋代诗人曾几写过这么一首诗: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大暑”表示炎热至极,即夏天最热的时候。


大暑,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二个节气。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恍惚间一年就过半了。


大暑之后就是立秋,这恰好符合大自然物极必反之规律。


唐代诗人元结认为,如果你用心体察的话,在这大暑之中,甚至已经可以嗅到秋的气息。 


时节方大暑,试来登殊亭。

凭轩未及息,忽若秋气生。



大暑三候


一候腐草为莹


萤火虫有水生和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节孵化而出,古人认为萤火虫是由腐草变成的。


唐代诗人徐夤,专门为这些闪耀在夜空的生命留下了一首诗:


月坠西楼夜影空,透帘穿幕达房栊。

流光堪在珠玑列,为火不生榆柳中。

一一照通黄卷字,轻轻化出绿芜丛。

欲知应候何时节,六月初迎大暑风。



二候土润溽暑


天气闷热,土地潮湿,空气快能挤出水来了!



三候大雨时行


大的雷雨天气频繁出现,一些城市将会进入今年的多雨模式。大雨又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要向立秋过度了。



大暑避暑


正所谓 “俯人间,大暑少清风,多炎热”,这么热的天,避暑当然是首要话题。


三国时候的袁绍在镇守河朔时,喜欢在三伏天约人喝酒,而且把自己灌醉,然后就不觉得热了,可以安心睡觉:


昼夜酣饮,极醉,至於无知。

云以避一时之暑,

故河朔有避暑饮。



没想到在800多年后,宋代诗人梅尧臣,在避暑时仍然不忘调侃一下这位颟顸的诸侯袁绍:


高树秋声早,长廊暑气微。

不须河朔饮,煮茗自忘归。


你看,我在这深山古刹之中,与高僧煮茶论道,清谈避暑,比你那喝得酩酊大醉、忘乎所以,境界是不是高出了许多?



避暑,依靠清风徐来,更需要平心静气。如香山居士白居易所言: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可惜,无论心境如何放平,终究也敌不过“清风不肯来,烈日不肯暮“的暑气。



大暑养生


饮伏茶


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这个习俗。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



食苦瓜


多吃苦味食物,食用清热解暑的食物,如绿豆汤、冬瓜等,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强体质。如山药、大枣等。



吃凤梨


台湾有句名言:大暑吃凤梨。


说的是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同时,人们经常会出现莫名的心烦意乱、无精打采、食欲不振等问题,也被称为“情绪中暑”。


所以要注意开窗通风防暑气,保护好心神,让心静下来,确保精神饱满。



关于这个夏天,古人也许会说:“大者,乃炎热之极也。”


但凡事物极必反,就像暑热从小到大。


看过东边太阳西边雨的奇观,听过池塘里的蛙声连成一片,直至嗅到稻花香里的丰年。


才会惊觉,人们在漫长夏日里早已收获满满,暑热也将渐行渐远了。


其实,也用不了多长时间,云一淡一轻,风一清一凉,我们终将盼来,丰收的秋天。


特别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