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600名额录3000”,超计划招生需要付出代价 | 新京报快评

冯海宁 新京报评论
2024-08-09

期待当地在妥善维护学生和家长合法权益的同时,也让该校付出应有的法律代价。

▲贵阳经济技术学校资料图。图/微信公众号“贵阳经济技术学校”

文 | 冯海宁

近期,多名网友发布视频称,贵阳经济技术学校在明知道学校只有600个招生名额的情况下,却招生了3000多名学生。这引发广泛关注。


据新华社报道,贵阳市教育局7月28日发布情况通报称,目前已对涉事学校的违规行为开展立案调查。据了解,该校2024年教育部门下达的招生计划只有600人,但学校私自将名额扩大数倍。因超额招收的学生学籍无法注册,该学校随后又试图将多招学生转送到外校,此举引起学生及家长不满和投诉。


近年来,部分职业学校出现“本校上学,外校发证”等现象,引发学生和家长不满。这其中不少是因为学校超计划、超范围违规招生酿成的恶果。按理,学校应根据自身办学规模和许可范围招生,但为了多招生多赚钱,一些学校却无视自身办学能力、有关规定和学生权益,私自扩大招生名额。


此事中,该涉事学校只有600个招生名额,却私自将名额扩大数倍。当实际招生人数超过规定招生名额数倍之多,这自然撑破了该学校的“肚皮”。


那,多招的学生怎么办?据悉,该学校曾试图将多招的学生转送到外校。如果这一图谋得逞,等于在“转卖”学生。而这些被“转卖”的学生是否有学籍,能否享受正规教育,毕业时能否拿到毕业证书等,显然都是未知数。


比较滑稽的是,针对超范围招生引起的网络争议,该学校不仅没有老实交代,反而指责其为谣言,企图以此种卑劣的手段掩饰真相。


7月21日,该学校就发表声明,称近期出现“贵阳经济技术学校的学生无学籍”等谣言,本校正常就读的学生均拥有合法的学籍。声明中还称,将对造谣者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今,这样的“辟谣”已被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揭穿。


现实中,超计划、超范围违规招生的学校并不少见。以往,这种现象之所以未得到正视,一方面无非是因为学校超范围招生的名额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当“外校发证”引发学生和家长不满时,相关学校则通过狡辩、安抚乃至适当补偿来了事。此次涉事学校之所以“搞砸”,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太贪心。


如今,贵阳市教育局已对该校的违规行为开展立案调查,并将通过多种方式积极维护相关学生、家长的合法权益。也因此,公众期待当地在妥善维护学生和家长合法权益的同时,也让该学校为此付出应有的法律代价。


当然,针对类似招生乱象,如何在制度层面加以约束,持续增强相关制度的威慑力和惩戒力,也值得各方积极思考。


撰稿 / 冯海宁(媒体人)编辑 / 马小龙校对 / 刘越
推荐阅读:让美国成为比特币超级大国,特朗普为何态度大变 | 京酿馆
官方协调退房退首付,为烂尾楼业主及时止损 | 新京报快评
AI竞赛太烧钱,OpenAI都快活不下去了?| 新京报专栏
戏称“牛马”惹怒校长,学生发言能不能调侃学校 | 新京报快评
“仅凭一双手就能治脑瘫”,“怪手堂”不能再怪下去了 | 新京报快评
欢迎投稿: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精彩观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新京报评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