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筷子路——“朱义盛”的故事

c2000网站 话说佛山
2024-08-31


    筷子路位于禅城旧城区偏北部,北连升平路,南连莲花路,街道弯曲。由原来的筷子大街、筷子新街,万元里、地官里等街道合并而成。



1911年至1949年,此地是佛山镇制铁锅、铜器和筷子等手工业较集中的地方,1931年以最长的筷子新街命名。



“以前的人结婚,都会去筷子路走一走。”佛山李婆婆说,结婚走筷子路,取的是“筷子”的谐音“快子”,讨个吉利意头,希望早生贵子。



    筷子路还是广东俚语“朱义盛”的出处。广东人习惯将假首饰称为“朱义盛”,或其谐音“猪耳绳”,这个说法源自一家名叫“朱义盛”的假金店,而这家店铺,最初就开在佛山镇的筷子正街,即如今的筷子路。



      山寨一词,对于80后90后00后的年轻人,并不陌生。山寨手机、山寨数码相机、山寨Mp3等等。但是,或许这些年轻人可能不知道,山寨产品并不是今天才有,早在两百年前,广府地区早就有了,不过,那时不叫山寨,叫“朱义盛”,就是假货的代名词。



      话说1842年,有一佛山打造首饰工人叫朱义盛,发明用紫铜镀金制成金饰,看上去同真金差不多,吸引了不少买不起真金的人帮衬。于是他以自己的名字,在佛山筷子正街内开设“朱义盛号”镀金首饰店,深受欢迎。



      后来,这位朱义盛将店迁往广州状元坊内经营。当时有很多乡下人喜欢到城里购物,到“朱义盛号”买金回家哄老婆,以假乱真,可以瞒天过海。



  清末开海禁,社会风气随之大变,妇女与社会交往的加强刺激了首饰业的发展。移师状元坊的朱义盛大大改进了生产和经营方式。它以铜为原料,用黄金包铜的方式大量制造人造首饰和钮扣。这些“假货”可说是适应需求应运而生的:一是作为官服蟒袍及前后宝子的马褂装束;二是当时中下层妇女社交需要支撑门面;三是一些大户人家为防盗也喜以假乱真。由于它迎合的是社会上中下层从官家到百姓的需要,于是,迅速发展起来,购买佩戴这种首饰和钮扣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 



  “朱义盛”的产品成本低微,但几乎做到了以假乱真——“不变色”。朱义盛的不变色,依靠的是一种干式的镀金法。先把纯铜做成各种首饰或钮扣的样款,再涂上水银和金的混合液,在一个简单的炉子上加热,以析出其中的水银而把金保留在铜胚的表面。这过程称为“炒金”,由此而制造的首饰色泽非常持久。



更由于设备简单而只是依赖日积月累的经验和千锤百炼的工艺,大都获利雄厚。因此,在它的全盛时期,一条小巷里竟然有六家“朱义盛”。六家朱义盛,均标榜自己是始创老铺。其实六家朱义盛都是分别以承顶、设分店的不同形式取得了这一金字招牌。 



      因此“朱义盛号”的生意十分好,分店开了十多家,员工竟达九千人。以后,一些商人相继设店于坊内,也以“朱义直”店为店名,镀金首饰充斥市面。时至今日,广东民间还习惯将假首饰称为“朱义盛”。



      而做工方面,“朱义盛”也继续发扬精雕细刻的精神,继续“假”下去,材料也不单一,连水晶、钻石都可以人造的了。确实迎合了市场的需要。不过说真的,“朱义盛”的款式确实比“坚嘢”要花哨漂亮很多,价钱不贵,又保证够安全,何乐而不为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话说佛山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