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腹痛、抽搐、意识障碍、低钠血症(病例)

啰嗦探案 离床医学 2023-11-22
病史汇报

患者,女,24岁,汉族,未婚,学生
主因间断抽搐伴意识不清5天,于1月5日00 : 10入住神经内科。

1个月余前,曾患“感冒”输液治疗后好转,8天前外出就餐后出现腹胀,间断脐周疼痛,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肠梗阻”,给予灌肠治疗,引流出少量稀粪,腹痛无明显缓解。

5天前,中药灌肠后突然出现意识不清,两眼上吊,口吐白沫,双上肢屈曲,双下肢伸直,四肢抖动,持续约10余分钟后自行缓解,可简单应答,此后类似症状再次发作2次,相隔时间约30分钟,间隔期间意识恍惚,后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家人急送患者就诊于***医院,诊断为“癫痫、肠梗阻”。

查肝功能:ALT 6.0U/L、AST 212.8U/L;电解质:钠113.1mmol/L,钾3.43mmol/L,具体治疗不详,无明显好转,遂就诊于急诊科。

头颅+胸部+腹部+盆腔CT,结果示:颅脑、腹部、盆腔未见明显异常;双肺下叶炎症;肠管积气,可见少量液平面。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电轴正常,T波改变。
血常规:WBC 14.7X10^9/l,RBC 3.83×10^12/L,HGB 113.0g/L,PLT 206.0 ×10^9/L。
肾功能:尿素7.97 mmol/L,肌酐 160.83umol/L
电解质:钾3.04mmol/L,钠130mmol/L
随机血糖:6.08 mmol/L
心肌三项:肌红蛋白>500 pg/L
凝血四项:均正常
血气分析:PH 7.51,PCO2为28 mmHg,PO2为68 mmHg
毒物检验分析:安定(咪达唑伦)2.6 mg/L,丙戊酸钠31.5 mg/L,苯巴比妥33.8 mg/L,未检出毒鼠强及其他有毒药物成分。

以“昏迷原因待查 癲痫”收入院。
患者自发病以来,意识不清,无发热,进食较差。尿色深红,无大小便失禁。

体格检查:
体温37.0℃,脉搏108次/min,呼吸26次/min,血压133/86 mmHg,指脉氧99%。
意识不清,深昏迷状态,GCS评分E2V1M1,平车推入病房,查体不合作,高级智能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检查不合作。嗅觉、视力、视野检查不合作。
双瞳孔正大等圆,直径约4.0 mm,对光反射存在。眼动检查不合作,无眼震,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示齿检查不合作。
腹壁反射消失,肌力检查不合作,疼痛刺激四肢均不动,肌张力正常,对光反射存在,余深浅反射均消失,病理反射未引出,颈部软,无抵抗,克氏征阴性,皮肤黏膜无出血点及瘀斑,浅表淋巴结未触及。
胸骨无压痛,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心律规整,腹平,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入院后检查:
乙肝5项:HBcAb 1.07 PEIU/ml
丙肝抗体、梅毒、艾滋抗体阴性
血沉:正常
尿常规:白细胞(+)、隐血(-),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0.15 g/L,酮体(+),胆红素(+),尿胆原(+-),
白细胞:5.15X10^9/l
肝功能:AST 193.20U/L,ALT 169.70U/L,TP 59.47g/L,胆红素正常.
尿淀粉酶正常,血淀粉酶213.27 U/L
血脂:基本正常;
心肌酶:CK -MB 108.00U/L,CK 11 293.90U/L,HBDH 469.30U/L,LDH 589.50 U/L,AST 194.00U/L
蛋白电泳:基本正常
头颅MRI+MRV平扫:未见异常.
脑电图示:广泛中度异常成人脑电图,见异常波。
超声:肝胰脾双肾子宫附件未见明显异常。
肌电图示:①面神经呈神经源性损害,上、下肢F反射异常,余未见肌源性或周围神经源性损害。②瞬目反射异常。

1月5日行腰椎穿刺术
压力145mmH2O
脑脊液化验:生化、常规均正常,墨汁染色阴性
脑脊液培养:无菌生长
脑脊液查抗酸杆菌:未发现

肿瘤标记物:CA125为83.2U/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36μg/L。
甲状腺功能5项示:TT3为0.61 μg/L,TT4为46.2 μg/L ,余指标正常。
HCG:5.1U/L
促甲状腺激素(TSH)受抗体52.47 U/L,球蛋白抗体33.79 U/L,微粒体抗体10.10 U/L。
TT3、TT4:减低
甲状腺抗体:均升高
甲状腺彩色超声:未见明显异常。
垂体6项:血浆肾素活性(PRA)0.01 μg/L,余指标正常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TCH):58.35 ng/L
血沉、抗核抗体谱及安卡:均正常

治疗经过:
给予吸氧、生命征监测。
给予丙戊酸钠静脉泵入止抽,活血,脑保护,醒脑,改善肝功能,钾镁液稳定细胞膜,抗感染,抑酸保护胃黏膜,化痰,补充高渗盐、钾镁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支持治疗。

入院后意识逐渐转清,但于1月16日间及1月17日凌晨出现多次抽搐发作,表现为呼之不应,两眼上视,双上肢及头部小幅度抖动,无口吐白沫,无舌咬伤,无大小便失禁。

患者诊断不明确,仍有病情反复发作,患者转***医院进一步治疗。

啰嗦探案,关注他呗
病例讨论

神经内科住院医师:
患者为青年女性,急性起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抽搐、意识障碍等症状,首先考虑神经系统疾病可能。
① 颅内感染:
患者1月前感冒,出现意识不清,抽搐,查体深昏迷状态,双眼不同轴,无眼震支持诊断,但腰穿脑脊液压力、常规及生化基本正常,墨汁染色阴性,脑脊液细胞总数 0,未发现抗酸杆菌,微生物回报无菌生长,不支持颅内感染,基本可排除。
② 静脉窦血栓:
患者昏迷,抽搐,但无妊娠及服用避孕药物等病史,头颅MRI、MRV无异常,可除外。
③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患者深昏迷,既往感冒史,不除外,但腰穿脑脊液压力及常规、生化无异常,头颅MRI无异常,不支持。
④ 蛛网膜下腔出血:
头颅MRI无出血表现,可排除。

综上,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可能性不大,可考虑神经系统外疾病,且患者有腹痛表现,这一点用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无法解释,因此应该考虑腹痛和抽搐、意识不清是否是同一疾病的不同临床表现,应重点考虑代谢性疾病和内分泌疾病等。

神经内科主治医师:
患者以腹痛、抽搐、意识不清为主要表现,腹部常规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且伴有多系统症状,故考虑为全身性或代谢性疾病所致腹痛,最常见的为腹型癫痫、腹型过敏性紫癜、卟啉病等。
腹型癫痫可表现为腹痛、抽搐等症状,需注意除外,但患者头部MRI、脑电图等检查不支持。
腹型过敏性紫癜可表现为反复腹痛,但多伴有皮肤黏膜紫癜,该患者始终无紫癜表现,故该诊断可能性不大。
急性间歇型血卟啉病(AIP)可以表现为反复腹痛、低钠血症、抽搐、意识障碍等症状,该患者所有症状均符合AIP的表现,因此该诊断可能性较大。

血液科主治医师:
腹型过敏性紫癜腹部症状多见,可作为首发症状出现,常为发作性绞痛或钝痛,可甚剧烈,部位常不固定,常伴有恶心呕吐、腹泻,有时有便血或血尿。
患者虽然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部疼痛,但始终无皮肤或黏膜紫癜,无关节痛及黑便,可以除外过敏性紫癜。
患者尿色深红,需要与溶血性疾病相鉴别,但该患者无贫血表现,多次尿潜血为阴性,血清间接胆红素正常,不支持,必要时查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CD55 、 CD59等。
尿色深红,有腹痛、抽搐,需注意AIP可能,可观察患者尿液经阳光暴晒后尿色变化,行卟胆原定性试验。

辅助检查:患者自我院出院后前往***医院,补充化验检查:尿卟胆原阳性;尿卟啉阴性;尿经阳光暴晒后呈红葡萄酒色。

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患者有腹痛、突然抽搐,伴口吐白沫、意识丧失,数分钟后意识恢复,需与腹型癫痫鉴别。
腹型癫痫家族史中常有癫痫或其他发作性疾病,如偏头痛等病史;腹痛呈突发性、剧烈绞痛或刀割样痛,持续几分钟或几小时,多数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间歇期正常,神经系统检查阴性,常可与各种类型的癫痫发作并存,一般无低钠血症和深红色尿,且患者既往身体健康,从未有过类似发作,家长否认有癫痫病史,结合以上表现可以排除该诊断。

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患者除腹痛、抽搐外,还有低钠血症,血细胞比容(HCT)正常,又无肢体水肿,需考虑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同时患者还有腹痛的表现,结合患者尿色深红,尿卟胆原阳性,因此需考虑卟啉病。
卟啉病可导致下丘脑病变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血液稀释、血钠降低,脑细胞肿胀,从而影响脑细胞代谢,出现抽搐、意识不清等中枢、周围及自主神经病变等,因此该诊断的可能性较大。

血液科主任医师:
患者24岁女性,既往体健,有饥饿、劳累、镇静药物应用史,表现为腹痛和癫痫发作,尿色深,腹部平片及腹部CT提示肠梗阻,头颅MRI+MRV及脑脊液均未见异常,脑电图及肌电图异常,胸部CT提示肺部渗出影,肝功能异常伴低钠血症,尿卟胆原阳性,尿卟啉阴性,考虑诊断支持AIP。
患者发病期间尿液经阳光暴晒后转为红葡萄酒色,其尿色的改变应考虑是由卟胆原转变为卟啉而成紫红色(葡萄酒色)。患者以上临床表现均与卟啉病相符。

血卟啉病是由于体内血红素合成酶的突变,活性降低使卟啉及卟啉前体产生、排泄增加,在体内堆积引起。卟啉代谢产物引起多器官功能受损,故产生轻重不一、复杂、多样的临床表现。
血卟啉病引起神经系统损害的机制可能卟啉前物质抑制γ-氨基丁酸生成及释放,影响正常神经递质的功能 。
AIP是临床最常见引起神经系统损害类型,是由于缺乏尿卟啉原-1合成酶。
AIP表现为反复发作腹痛和神经精神症状。腹痛常为首发症状,由于内脏自主神经病变导致胃肠痉孪所致,多为反复发作的间歇性腹痛,中到重度,局部或全腹痛,位于上腹或脐周或一侧腹痛。
腹部检查常无明显腹肌强直和压痛。

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引起一系列精神症状,如焦虑、抑郁、定向力障碍、幻觉、以及癫痫样发作等。

并发低钠血症后可出现癫痫,需注意抗癫痫药物(除溴剂外)均可加重AIP急性发作。



关于AIP的治疗,目前无特效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及预防复发。
① 避免应用诱发作用的药物。避免禁食、饥饿。发作与月经周期有关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及雌激素替代治疗部分可预防。尤其有家族史者。
②高糖饮食或输注高渗性葡萄糖。
③ 对症治疗:止痛、镇静、保肝、补液,维持酸碱平衡和纠正电解质紊乱;
④ 对合并有精神症状者,可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⑤AIP的特殊治疗,如用血红素衍生物以降低胆色素原排出是有效的,但由于血红素费用高昂且来源有限,目前不可能在临床常规应用。
⑥ 进行心理治疗,避免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出现。

小师妹,关注她
后续治疗及随访

患者于***医院治疗经过:
① 对症治疗: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美托洛尔控制心率;限水治疗,抗感染、补液治疗。
② 原发病治疗:给予血红素及高糖。
③ 预防: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阻断月经。
所有用药参照AIP用药指南。

后为行康复治疗于2月23日入院于我院血液科,期间因感冒再次出现恶心呕吐、心动过速、尿色加深及烦躁、转氨酶升高,经积极抗感染、保肝及输注高糖等治疗好转。

尿色逐渐变淡,3月21日病情稳定出院。目前病情相对平稳,未再复发。


小结与体会

急性腹痛、神经精神异常和红色尿三联征是AIP的三大主要症状。
发病女性多于男性,因此对于腹痛、精神神经症状的年轻患者,尤其是尿液颜色有改变的年轻患者不能单纯的考虑某个系统的疾病,一定要想到代谢性疾病。
该患者的整个诊治过程涉及多个领域,病情危重,经积极治疗,康复出院。

留给我们以下启示:
① 本病发病率低,临床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接诊时思维局限,导致误诊为常见疾病, AIP误诊率达60%以上。
② 注意临床资料收集,AIP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临床考虑AIP时,确诊需定量检测尿中 PBG明显增多,最直接的检测手段即尿曝光试验。
③ 卟啉病主要治疗措施并非特异,且病情多预后良好。AIP误诊为其他疾病后,有可能因静脉补充高糖等治疗措施,使症状缓解,掩盖病情。
如典型病例中误诊为肠梗阻后,因禁食静脉大量补充葡萄糖使病情得以缓解,这起了一定的掩盖作用。
④ 关注AIP患者的用药。
可诱发发作的常用药物有:抗生素如磺胺类、利福平、氯霉素等;抗癫痫药如苯巴比妥、丙戊酸钠、地西泮等;激素类如雌激素、黄体酮、达那唑等;其他药物如甲氧氯普胺、氨茶碱、呋塞米、环孢素等。

来源:郭慧梅,化罗明,薛华,郭明.临床荟萃,2013,28(10):1174-1176.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