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非一线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策略调整专家共识

肝炎学苑 离床医学 2023-11-22


非一线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策略调整专家共识

引用: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炎学组, 中华肝脏病杂志. 非一线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策略调整专家共识 [J] .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9,27 (5): 343-346.

抗病毒治疗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方法。大量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通过长期抗病毒治疗,清除或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肝脏生物化学指标,并使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得到缓解或逆转,同时还可以阻止和延缓疾病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HCC),从而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自2015年以来,国内外肝病学会(包括世界卫生组织)有关CHB的防治指南从抗病毒作用强弱及耐药方面考虑,均推荐恩替卡韦(entecavir)、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和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enofovir alafenamide fumarate,TAF)为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ues,NAs]类抗病毒药物治疗CHB的一线用药。


我国自1999年开始应用NAs治疗CHB以来,多种原因导致目前仍有相当多的患者在使用拉米夫定(lamivudine)、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ADV)和替比夫定(telbivudine)等非一线NAs类药物,包括单药或联合使用。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医生担心首选强效药物,如果疗效不佳将来无药可用,当然也有药物价格和可及性问题。此外,首选非一线NAs药物治疗,发生耐药后由于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可出现包括肝功能衰竭在内的严重后果。长期用药还可出现肾损伤或低磷性骨病等严重不良反应,从而导致一些患者拒绝接受口服抗病毒治疗。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制定本共识的目的就是进一步强化CHB初始抗病毒治疗必须选择一线NAs类药物,控制当前初治患者首选非一线NAs药物的“增量”,同时对正在使用非一线NAs类药物的患者合理规范地调整为一线NAs类药物,减少非一线NAs药物的“存量”,使临床一线医生更加规范使用NAs类药物。对于使用非一线NAs无效或耐药的换药策略,指南已经阐述得非常清楚,本共识主要针对目前正在使用非一线NAs类药物且有效的患者,如何规范地调整为一线NAs类药物。使更多患者既可以获得更好的抗病毒疗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同时又可避免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一、非一线NAs药物临床疗效的局限性





二、非一线NAs经治患者治疗方案调整策略

调整治疗方案所涉及的药物除非一线NAs外,还包括一线NAs和聚乙二醇干扰素。关于后者已经形成过相关的专家共识,本共识主要涉及正在使用非一线NAs类药物患者的治疗策略调整,力图对非一线NAs经治患者分门别类,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因为随着非一线NAs药物逐渐退出市场,调整为一线NAs药物治疗是大势所趋。我们在作出这些建议时,主要综合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治疗时间、是否有基础疾病(慢性肾病、糖尿病或高血压等)、目前是单药治疗还是联合治疗、联合治疗患者还应当区分是初始联合还是发生耐药后联合,或优化治疗的联合。


此外,病毒定量检测的方法是考核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措施,推荐使用国内外公认的高度敏感的检测方法。调整治疗方案的患者包括完全病毒学应答人群(HBV DNA检测不出)、部分病毒学应答人群(因为疗效不佳,耐药风险较高,调整为一线NAs药物治疗是当务之急)和已经或潜在有不良反应人群(如年龄较大,有基础疾病,随访监测中发现药物毒性风险等)。


推荐意见共8条,1~3条是针对非一线NAs单药治疗患者,4~8条是针对不同方式的非一线NAs药物联合治疗患者。




总之,一线NAs抗病毒作用强,耐药率极低,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目前在我国无论是原研药物,还是仿制药物均有较强的可及性,且价格低,基本都在医保支付范围。因此建议临床上除了初始治疗患者首选一线NAs外,对于正在使用非一线NAs类药物且有效的患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尽早换用一线NAs类药物。

师兄和俺建立了资料分享群,邀您互相交流,微信gabstudy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书籍宝库,用完记得收藏哦,下次更方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