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两个没有自贸区的顶级城市,为何火线入局?

元淦恭 元淦恭说 2024-01-22
今天,北京、湖南、安徽和浙江自贸区扩展区域同时挂牌。三天前的9月21日,国务院公布了对这四个自贸区的设立批复及建设方案。
坊间有一张“环江西自贸区”的传得很火,的确江西周围的所有省份都拥有了自贸试验区。
然而,这次自贸区的扩容最值得关注的,还是北京和杭州两个城市的入围。
从2013年上海自贸区成立到现在,自贸区试验已经历经七年。截至2019年,拥有自贸试验区的省份已经达到16个,超过内地31个省区市的半数,设有自贸区的城市已达到42个。但是,北京和杭州不在此列。
*决定设立年份可能早于实际挂牌年份,标红者为2019年全国GDP前十城市
随着北京和杭州两个城市的自贸区揭牌,自贸区终于成了GDP排名前十的城市的“标配”。
 
超越“贸易”范畴的升级版
北京和杭州两个城市加入“自贸区”网络,反映出“自贸区”试验策略的新迭代。
今天的“自贸区”已经超越了传统的“贸易”范畴。
2013年,中国启动自贸区试验的时候选择的第一片区域是上海外高桥。2014年,自贸区首次扩容,选择的也是天津、福建、广东三个沿海省市的沿海区域。
2016年,7个省获批新设自贸区并在2017年挂牌。自贸区从沿海扩容到内陆,但“内陆港”的意味仍然相当浓厚,重庆、四川、陕西、湖北、河南等内陆省份加入“自贸区”行列,但自贸区的区域仍然集中在铁路枢纽、航空港、内陆河港等地。
这样的安排非常自然。设置自贸区的初衷,就是为了探索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但自贸区在一开始和在物理上进行特殊设计的保税区、保税港是有天然联系的。扩大开放并非无源之水,对于大多数省份而言,自贸区的体制创新、简政放权,首先就要为更高水平的货物贸易服务。先把货物贸易搞好了,才能慢慢谈服务贸易等其他领域。自贸区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扩大引资力度,把贸易条件搞好本身也有利于吸引投资。
2017年,上海自贸区公布“深化改革开放”方案,2018年天津、福建、广东三个自贸区也出台了相应方案。随着2019年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挂牌,最初一批的自贸区试验开始进入“深水区”。
而此番自贸区在北京和杭州的落地,让外界更鲜明地感知到,相较于此前自贸区的“新一代自贸区”的突出特点。这些在之前几个自贸区的试点里已有体现,但在京杭两地表现得更加鲜明。
其一,自贸区从货物贸易时代走向服务贸易时代。放宽服务贸易限制成为自贸区试验的新重点。
其二,金融开放成为重头戏,在国际形势变化下,自贸区成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新抓手。
其三,基础制度和技术创新融合,强调自贸区发展“数字经济”和集聚高新技术产业的功能。
“新一代自贸区”已经超越了“贸易”的范畴,成为集科技、金融、贸易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发展“升级版”示范区。
要打造这样的示范区,当然需要北京和杭州,没有谁比这两个现成的资源禀赋开挂的大城市更合适的了。
 
北京“王者归来”
北京的“减量发展”战略由来已久,然而它作为“巨国巨都”的本质属性从未改变。(参见《我为什么从来不唱空北京》《权威数字里的北上广深》)
今年以来,这个一度在政策面上“淡化经济功能”的首都,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经济版面。从服贸会到自贸区,偌大的中国北方,缺不了北京这个经济引擎。
这些年来,经济“南重北轻”的格局早已愈演愈烈。2019年,南京的GDP和天津只有“一箭之遥”。今年上半年,南京GDP已经超越天津,虽然因为疫情天津超过了武汉从而今年将勉强留在前十的位置,但几乎可以预见的是,到2021年武汉GDP归位之后,天津将退出中国内地GDP前十的行列。上海、重庆、深圳、广州、苏州、杭州、南京、武汉、成都将在“十大城市”中聚首。而北京将成为十大城市里唯一一个北方代表。
即使不谈南北差距这样的大课题,北京至少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题眼。趋势已经越来越清晰,就算是搞城市群,也得首先把城市群的核心树起来,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心,整个城市群是带不起来的。北京的“减量发展”不仅要“瘦身”,还要“健体”。
北京CBD远眺
所以北京自贸区的方案才如此引人关注。虽然它规划的只是北京不到120平方公里的区域,但很大程度上就是中央政府给北京制定的产业路线图。
关键词很清晰。
第一,服务贸易:试行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在有条件的区域最大限度放宽服务贸易准入限制。京交会升格为“服贸会”,并且在国家战略中与“广交会”、“进博会”并列,已经表明中央的清晰意志——北京是中国服务业占比最高、服务业绝对规模最大的城市,也要成为全球性的服务贸易中心。
第二,金融开放:一是扩大双向开放,让外资机构能进来,让中资机构能出去,并且开展本外币一体化的试点。二是发展金融科技,推动区块链、数字货币等新技术试验和应用。三是“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让跨境资本更好“为我所用”。
第三,数字经济: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探索建设国际信息产业和数字贸易港。文字看起来有点抽象,道理却不难理解,数字技术是影响贸易形态的新变量,北京要探索数字化贸易的模式和标准。在新技术条件下的贸易体系里,中国要有制定标准的话语权。
第四,优势产业:明确点名的是三个行业,文化(动漫、宝玉石交易、艺术品、文物);医疗健康;航空及国际交往服务。都是北京既有的优势产业,坚定做强它们。
除了这些方案涉及的具体行业,方案的另一个关键词是创新驱动,重点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一系列措施,是给北京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护航的。
把这些领域都做好了,谁能说北京不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发展导向的政策,就是要让北京“王者归来”。
 
浙江“后来居上”
在全国的自贸区里,浙江本来是个异类。
一个省(市)每次批复自贸区,通常的面积都在120平方公里左右。全国所有的省份申报自贸区,通常都会把区域分割到几个不同的城市。
但浙江第一次申报自贸区的时候选择了All in一个城市。2016年获批2017年挂牌的浙江自贸区,最初的119.95平方公里全部在舟山。舟山虽然是国家级新区,但在浙江却是人口最少、经济总量最小的地级市。其他省份申报自贸区,省会城市的园区都是标配,无一例外,但浙江的第一次申报却选择了将杭州排除在外。
浙江当时的想法是,做试验就是要聚焦。只在舟山做自贸区,就是聚焦在油气资源贸易和加工这一点。于内,保能源安全。对外,提升大宗商品全球配置的能力。
国际形势风云突变,新冠疫情突如其来。
这时候浙江当然要有新的使命。光是一个舟山自贸区做油气资源配置,显然是不够的。
浙江成了除上海之外,全国以省为单位的自贸区中首个扩容的。此番扩容之后,浙江自贸区的面积达到240平方公里,涉及的城市包括舟山、杭州、宁波、金华四个。浙江的自贸区挂牌虽然比广东、福建晚了整整两年,但在此次扩区后无论是覆盖面积还是涉及城市,都“后来居上”。
来看浙江自贸区扩容片区的方案,定位同样清晰而聚焦。
每个区域的功能定位,都和这个城市的禀赋高度契合。
宁波做港口,杭州搞科技,金华义乌打造世界“小商品之都”。
宁波——舟山港
就杭州而言,关键词还是“数字经济”。杭州的自贸区位于滨江、萧山,面积37.51平方公里,在省会城市的自贸区园区里面积算是很小的,只相当于西安、成都的三分之一,郑州、武汉的一半。但是浙江自贸区方案说了,要推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宁波甬江科技创新大走廊和自贸试验区改革联动、创新联动,这天地就大了。
杭州领衔做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路径也很清楚。一是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自主深度算法、超强低耗算力和高速广域网络为代表。“数字新基建”不只是铺网络搞硬件,还包括算法和算力。所以方案还专门提到包括阿里达摩院在内的研发机构建设,做算法算力离不开这种机构。
第二是搞新产业。因为阿里等巨头的存在,浙江新经济的底气本来就很强,《方案》还提出加大对国内外顶尖云制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打造全球工业互联网研发应用基地和枢纽型国际化数字强港。这件事做成了,杭州的实业基座就稳了。
第三是做数字贸易。杭州过去虽然没有自贸区,但有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阿里早就提出了eWTP(世界电子贸易平台),很多经验也是现成的。《方案》说得很明确,以市场化方式推进eWTP全球布局,探索数字贸易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全球从传统贸易到数字贸易的趋势已经很明显了,放眼全中国,还是杭州来当这个探路者最合适。
 
其实,“自贸区”对于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新鲜事物。但北京和杭州两座城市的“火线入局”,却仍然释放出很不寻常的信号。
在全中国范围内,拥有自贸园区的城市已经有52个,但北京和杭州承载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使命——
把自贸区推向服务贸易时代、金融科技时代和数字化时代。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这两个没有自贸区的顶级城市,为何火线入局?

元淦恭 元淦恭说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