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速递丨《触摸历史:五四人物与现代中国(增订本)》


《触摸历史:五四人物与现代中国(增订本)》

陈平原、夏晓虹  主编

商务印书馆

2019年8月出版


内容简介

    五四运动的接受史,讲了一百年,具体的口号越来越熟悉,场景却越来越生疏,感性的东西越来越少。没有无数细节的充实,也很难让一代代年轻人真正记忆。“五四”时期众多当事人及旁观者激扬文字,为我们进入历史深处——“回到现场”,提供了绝好的线索。

     《触摸历史》立足于“回到现场”,精选了与五四运动关系密切的人物——蔡元培、陈独秀、胡适、傅斯年、罗家伦、段锡朋、徐世昌、段祺瑞、章宗祥、梁启超、章太炎、鲁迅……考掘这些学者教授、青年学生、政坛人物及观察者在“五四”及前后时期的主张、思想及行止。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透视“五四”时期的历史与社会,借以认识现代中国。

      在回溯的过程中,细节和画面同样重要。本书选择历史照片与史料解读相结合的方式,既包含对历史研究方法的反省,也让读者在阅读时更贴近历史现场。

     《触摸历史》初版迄今已二十年,为纪念五四百年,特推出增订本。增订本小修大补,新增青年学生十六文,与初版青年学生十三文合观,兼及政治立场的左中右,涉及思想、文艺、学术、出版等不同领域,使五四运动的面目更为丰满。


     

     

  2019年增订本后记

     本书的写作缘起及传播效果,在初版后记及新版后记中都有交代,这里从略。

     为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商务印书馆希望重刊《触摸历史:五四人物与现代中国》,征求版权时,我当即答应。因为,这是个好机会,可让原本胎死腹中的续编计划重获新生。

     当初新书出版后不久,我就发现一个问题,学生部分相对单薄。虽选择了傅斯年等十三人作为代表,但与“青年运动”的历史定位相比,明显还是不够。于是,我请早年的学生王风教授担纲,负责筹划续编工作。努力了好一阵,发现文章体例不一,数量也不够,于是,一搁多年。

     趁着这回旧书重刊,出版社希望有所修订,我决定小修大补,请王风教授将已成文部分,删去重复或不太重要的,略做修订,附在此书中,成为单独一辑(具体操作得到季剑青研究员的协助)。此新增的十六篇(按传主生年排列),与原先“横空出世”辑的十三文合观,兼及政治立场的左中右,还有思想、文艺、学术、出版等不同领域,这场青年运动的面目无疑更为丰满。

     此书由我和夏晓虹合编,从初版本到这回的增订本,撰稿者均为我们培养的研究生。受制于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编写理念,本书在专业上不算出色。但花三十年时间,率领年轻学者一次次“触摸历史”,与五四展开不懈的对话,这与其说是学问,不如说是姿态与心情。

     十三年前,我出版《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在“导言”中提及:“人类历史上,有过许多‘关键时刻’,其巨大的辐射力量,对后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对于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进程来说,‘五四’便扮演了这样的重要角色。作为后来者,我们必须跟诸如‘五四’(包括思想学说、文化潮流、政治运作等)这样的关键时刻、关键人物、关键学说,保持不断的对话关系。这是一种必要的‘思维操练’,也是走向‘心灵成熟’的必由之路。

     多年后,我又在《作为一种思想操练的五四》(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第一章中,做了进一步的发挥:“我的基本立场是:尊重古典中国的精神遗产,但更迷恋复杂、喧嚣却生气淋漓的五四新文化。我曾说过:就像法国人不断跟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对话、跟1968年的五月风暴对话,中国人也需要不断地跟五四等‘关键时刻’对话。这个过程,可以训练思想,积聚力量,培养历史感,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来面对日益纷纭复杂的世界。’在这个意义上,对于今日的中国人来说,五四既非榜样,也非毒药,而更像是用来砥砺思想与学问的‘磨刀石’。”

     不管是“思想操练”还是“磨刀石”,都只是比喻,且只可意会难以言传。不过有一点,当我这么表述的时候,与其说是对学界的要求,不如说是对自己的期待。实际上,我和我的学生们正是在与五四的不断对话中,逐渐提升自己的学问及精神境界。

     有鉴于此,谨以此增订版献给五四运动一百周年。

                                              陈平原

                                   2018年7月31日草于漠河北极村 




   主编简介

 

       陈平原,广东潮州人,文学博士,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2008—2012年任北大中文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先后在日本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英国伦敦大学、法国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美国哈佛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从事研究或教学,2008—2015年兼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讲座教授(与北京大学合聘)。曾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1);获教育部颁发的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9951998200320092013)、北京市第九、第十一、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620102012)、第一、第二届王瑶学术奖优秀论文一等奖(20022006)及第四届王瑶学术奖学术著作奖(2016)等。201712月获目前中国人文学界最负盛名的思勉原创奖(第四届)。先后出版著作三十余种。


  

     夏晓虹,女,汉族,安徽省和县人,1953年生于北京,1984年于北京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赴日本、美国、德国、捷克、韩国、英国、马来西亚、以色列、新加坡以及台湾、香港地区从事研究与参加学术会议,并曾在德国海德堡大学(1998)、日本东京大学(19992001)客座讲学。主要关注近代中国的文学思潮、女性生活及社会文化。




长按下方二维码进行识别即可购买本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新书速递丨《触摸历史:五四人物与现代中国(增订本)》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