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艺术史与艺术哲学》(第二辑)|艺术与哲学的交汇

以跨学科的方法和多元化的视角

对艺术进行更深层次的追问和思考




“探索艺术作品所反映的时代或民族精神,艺术品所包含的政治和社会信息,当然也构成艺术史的一部分,但主要属于精神史、社会史或文化史。风格,并且只有风格,才是艺术史最根本的对象。”

——沈语冰



关于《艺术史与艺术哲学》(第二辑)



《艺术史与艺术哲学》(第一辑)已于去年出版,得到业内外一致好评。


《艺术史与艺术哲学》(第二辑)延续了第一辑较高的学术质量,集结国内外活跃在艺术史与艺术哲学研究领域的优秀学者,从不同角度呈现这些学科的进展与前沿。


第二辑除了收录国际性会议的研究论文外,还加入了艺术史与艺术哲学的专题研究,以及书评,内容不拘一格。


我们仿佛透过一个神奇的多棱镜,窥视到艺术的方方面面,而艺术也逐渐回归到艺术本身。



这本书以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为核心,集结国内外活跃在艺术史与艺术哲学研究领域的优秀学者,从不同角度呈现这些学科的进展与前沿,强调艺术史、艺术哲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史学厚度为筑基,以思想深度为旨归。以期经过多年努力,形成系统而成规模的学术成果。



《艺术史与艺术哲学》(第二辑)收录了十四篇国内外学者撰写的最新研究论文,包括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与“艺术与设计创新未来教育博览会”合作举办的国际论坛“创生与精确:艺术、设计和科学间的非平凡关系”的专题论文,关于塞尚研究的艺术史专题,关于康德研究的艺术哲学专题,由本辑刊编委詹姆斯·埃尔金斯教授提供的最新图像研究的特稿,以及四篇国内青年学者撰写的书评。


内容不拘一格,但秉承我们的一贯宗旨:以跨学科的方法和多元化的视角对艺术进行更深层次的追问和思考。



编委会

主编介绍



沈语冰,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艺术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浙江大学世界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兼职教授,湖北美术学院“楚天学者”讲座教授(2016—2018年),《中国大百科全书(第3版)·艺术学理论卷》艺术批评分支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艺术学经典文献导读书系”主编,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文库·艺术理论研究系列”执行主编。


曾为剑桥大学哲学学院访问学者,哈佛大学意大利文艺复兴研究中心访问教授。著有《20世纪艺术批评》《图像与意义》等;译有《弗莱艺术批评文选》《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等。



试读章节



格林伯格认为,塞尚那种使轮廓线从对象中分离出来的效果,成了塞尚作品生动性的重要来源:


塞尚的艺术也许不像30年前那样还是现代性的丰沛来源,但它以其新颖性,甚至以其可以被称为时髦性的东西而经久不衰。即便人们已经熟悉了他的画作,他那种可以用易碎的蓝线将物象的轮廓从其体块中分离开来的做法,仍旧保持着某种难以言说的生动性和突然性。


格林伯格的文章写于1951年,他的观察是精确的。但是他没有解释为什么。我们在第三讲讲到塞尚与现象学之间的关系时,将会重点讨论这个问题。


除较长的笔触外,绘画中的线条主要指轮廓线。我们来看塞尚的作品,这是现藏于奥赛美术馆的一幅塞尚名作,非常漂亮。


塞尚,《蓝色花瓶》,1889—1890年,巴黎奥赛美术馆藏


塞尚的《高脚果盘》当然也很好看,但是他在画《高脚果盘》的时候充满了斗志,一心想要用苹果撬动整个巴黎。


他充分意识到自己是外乡人,他的口音、着装风格、行为举止,乃至画法,在巴黎人看来都是粗犷不羁的。


因此,在他80年代的一些作品里,存在着一种过分严谨的地方,或者用画家们常用的话来说就是“画得很紧”。


而当我们看到这张静物画的时候,我们会觉得他已经坦然许多,画法非常轻松,色彩相当漂亮,用笔也很松秀。


请注意这里的线条。这幅画里几乎没有一根完整的线条,没有一条线是画得笔直的、完整的,或者如雕刻一般的。所有类似线条的地方都断断续续、弯曲、毛糙、或明或暗。


尤其是前景当中的那两个苹果,其中的色彩与线条是脱节的,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微小的空白地带。


熟悉中国画的观众或许会了解,这种情况在中国画中并不是什么稀罕事。比如黄宾虹的画,无论是山水,还是花鸟,轮廓线与色彩之间往往并不粘连。


他画的树歪歪倒倒,石头也歪歪倒倒,亭子也就不可能是笔直的,否则就与周围的环境不呼应了。


同样的,他画中的线条也是断断续续、歪歪扭扭的。并不是说黄宾虹画不出一根较长而且较直的线,而是他不愿意用一条明确的线来把事物的轮廓框死。


而且,黄宾虹早已明确了线与色的相互作用,他画的山水花鸟,在勾了墨线之后,会简单地上一些赭色或石青,而且色彩与线条之间有一定距离,并不完全覆盖,也不会完全偏离,在若即若离之间。


可见塞尚与中国画家在用线和色来建构对象时,是悟到了一些秘密的。




这个秘密是什么?我们在此只提供一种解释,那就是罗杰·弗莱的形式主义解释。


弗莱认为,塞尚之所以这样画,是因为他不愿意用一条线把苹果的轮廓线框死,否则它就不再是三维空间里的一个苹果,而是二维画面上的一个圆形(根据几何学的描述,圆是指以一点为中心,以恒常的距离为半径,在平面上画出的轮廓)。


塞尚为了证明那是一个球,一个由空间包围着,一个既有在空间里后退的效果,又有在空间凸起的效果——这两者表面上看来是相互矛盾的,但塞尚绘画中的空间往往有这种矛盾——所以,他才用断断续续的几条线,不断地勾勒轮廓,以表现出一个球体的效果。


这样做的结果是,塞尚的画气韵更加生动。假如把一个球体硬生生地拉到平面上,变成一个圆形,那就会十分死板。


对塞尚来说,苹果显然不是一种概念性的东西,而是他直接面对的对象,而他想要画出的,就是他如何把握苹果在空间中的那种感觉。


因此宁愿画出断断续续的苹果(球体)的轮廓线,也不愿意画一个光滑均匀的,同时也是概念性的圆形。


——选自《塞尚研究中的形式分析》

《艺术史与艺术哲学》(第二辑)



CONTENTS

 图书目录


一 “创生与精确”国际论坛专题

I. Poesis and Precision: Forum on the Non-trivial Relations Between

Arts, Design and Sciences

Poesis and Precision: Art and Science as Practised Culture of Experiment / Siegfried Zielinski

Perception and Fine Art: From Art History to Science  / Liu Chuang

Porous and Poietic Exchanges: Pioneering Practices in the Arts, Sciences, Technologies in South America  / José-Carlos Mariátegui

The KLAS: Give ’Em Enough Rope—Poiesis et Poiein   / Arnau Horta, Caterina Benincasa, Rodrigo Perez-Garcia


二 艺术史研究专题

II. Studies in Art History

塞尚研究中的形式分析/ 沈语冰

塞尚绘画作品的统计研究/ 徐克舰

塞尚的“感觉”与胡塞尔的本质直观——从乔纳森· 克拉里的视觉考古学出发

/ 莫为为


三 艺术哲学专题

III. Studies in Philosophy of Art

康德对客观性内涵的重构与鉴赏判断普遍有效性的证成   / 李 伟 张平虎

康德论模仿与美的艺术    / 王维嘉


四 特稿与书评

IV. Features and Book Reviews

Conceptualizations of the Image   / James Elkins, Erna Fiorentini

曲径通幽——《词语与图画》与夏皮罗的艺术符号学路径    / 诸葛沂

蓬图瓦兹的岁月与海浪/ 张 雷

感性的歧见——评托马斯·克洛《60年代的兴起:异见时代的美国与欧洲艺术》  / 高 薪

新前卫究竟“新”在何处?——评《随机秩序:罗伯特·劳申伯格与新前卫》

/ 夏 天


《艺术史与艺术哲学》征稿函

Call for Papers: Journal of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Art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


往期推荐

新书预告 |《艺术史与艺术哲学》创刊发布暨主题论坛

点击图片,购买图书


《艺术史与艺术哲学》(第二辑)

沈语冰  主编

定价:138.00元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书友会

扫码加入了解第一手图书资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艺术史与艺术哲学》(第二辑)|艺术与哲学的交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